文章来源: 兴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2-05 11:25 浏览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是家事,更是国事。2024年以来,兴国县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指导意见,按照省、市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运营工作,探索“数字人力+产教融合”新模式,全面推进援企招工、技能培训、重点群体就业等工作,积极兑现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建立“三融三创”工作体系,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坚实保障。
融合宣传渠道 提升深度广度
一是竖起“金字招牌”。多维度、立体式宣传推广“兴国县就业之家”,树起具有兴国特色的就业创业服务“金字招牌”。制作兴国县就业之家宣传片、创意短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印发带有就业之家标识和二维码的海报、传单、矿泉水、笔记本、扇子、购物袋等物料若干份,在大型商超、公交站台、电影院、核心地段投放就业之家宣传广告,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据统计,就业工作在国家级主流媒体报道7篇,省级主流媒体报道36篇,市级主流媒体报道21篇,省人社工作简报上稿2次,典型做法被“江西改革”专题报道2次。二是推进“组织融合”。强化和退役军人事务局、总工会、团县委、残联、行政审批局、妇联、医保、社保等政府部门的联动协作,联合开展专场招聘会、青年联谊会、政务直播、趣味运动会等系列活动,凝聚宣传合力。火力集中的宣传攻势,增强了兴国县就业之家的品牌吸引力,提高了兴国县就业之家的知名度。三是打造“移动就业之家”。购置了可移动的集装箱式就业之家,遵循“人在哪里集聚就把就业之家开到哪里”原则,将就业之家开进招聘会现场、农贸市场和夜市街道,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沉浸式”体验。移动整装就业之家除提供政策咨询、岗位推荐、求职登记、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外,还提供歇脚、饮水、手机充电、应急药箱、爱心雨伞、行李寄存等免费便民服务。
融合市场力量 激发就业活力
一是创新合作模式。按照“五统一”要求,将兴国数字人力中心改造升级为兴国县就业之家,采取政府建设+市场运营的创新合作模式,引入第三方国家级人力资源机构-中智集团江西分公司开展专业化的运营。每周编制标准化岗位汇编册并推送至各级就业之家,以乡镇和村(社区)就业之家为阵地定期摸排劳动力信息和企业缺工信息,每周通过微信工作群和信息公示栏发布岗位信息,常态化开展“送岗下乡”活动。2024年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10余场次,为联纲电子、富视兴电子等85家重点企业累计输送工人7800余人,其中为赣州富联精密公司送工185人(除经开区外全市排名第一)。二是强化商圈合作。在县核心商圈--翡翠广场设置县就业之家“流动服务站”,设置就业服务台,投放“就业一体机”,利用商场中庭大屏持续播放就业宣传和岗位招聘信息,让求职者求职、逛街“两不误”,实现商圈和就业服务之间的“双向引流”。阶段性推出“就业流动服务站”专项活动,将综合性的就业服务送进各社区、园区、招聘会和各类就业活动现场,拓展服务广度。三是借力文旅活动。为加大公共就业服务广度,提高群众知晓度,县就业中心2024年借助县内农民丰收节、暑期篮球赛、“红兴谷·中秋群星”演唱会、营商环境日等各类文旅活动的举办,开展了系列“蓝马甲促就业”的专项活动,在和群众共庆活动喜悦的同时,也为群众送上一份特殊的“就业”礼。
融合湾区经验 打造协作新路
一是打造人才协作新模式。2024年10月,江西省首个乡村振兴技能工作站在兴国县就业之家挂牌设立,这是深圳市福田区与兴国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兴国县将依托该站点,着力打造“技能培训+人才输送”的协作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培训课程带动直播电商发展,同时结合“兴国表嫂”等特色劳务品牌,打造高质量劳务协作品牌,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异地就业。二是开拓就业之家新赛道。2024年12月,兴国县驻深圳市福田区5+2就业之家在福田区人力资源市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兴国县人社局联合福田区人力资源局立足民生导向,深化福兴两地合作,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践探索,更是兴国县5+2就业之家主动融入大湾区、绘就“特区+老区”协作的创新举措。兴国县驻福田区就业之家突出联动性、协作性,旨为在深务工的兴国籍劳动力提供综合性跨区域的政策宣传、信息咨询、技能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同时配合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权益保护、“兴国表嫂”劳务品牌宣传推介等其他服务。以夯实基层服务为基础,以强化数据赋能为支撑,推动福兴两地对口合作走深走实,开拓公共就业服务对口合作新赛道。
创新推广大使 充实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扩大就业推广力量,提升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成效,依托兴国县就业之家平台,新聘任了一批基层就业工作者为“就业推广大使”,他们由各乡镇(区)、技工院校精心推荐产生,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熟知本地劳动力就业情况,常与企业沟通对接,对促进企业与求职者建立信任关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是全县就业服务工作的有力补充。同时,就业之家服务大厅对“就业推广大使”信息进行了公示,方便求职者和企业沟通对接,也建立了就业推广大使的亮点工作看板,进一步激发他们就业推广工作的积极性。2024年4月,兴国县2024年“就业推广大使”聘任仪式在县就业之家举行,为全县各乡镇(区)、兴国中专共27名基层就业工作者颁发了“就业推广大使”聘书。
创新云端求职 打通服务距离
兴国县就业之家依托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数字人力共享平台,实现了劳动力供需信息的清单化。通过每周常态化的直播带岗、入企探岗活动,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搭建面对面的网络服务平台,将就业创业政策、招聘信息搬上“云端”,实现点对点信息推送;同时在县就业之家设置了企业线下招聘专区,很多企业主动到就业之家摆摊设点。通过“线下招聘会+线上直播间”的形式,实现服务“送到手上”和岗位“触屏可及”,解决了企业线下招聘受到的时间、场地限制等问题,降低求职者搜寻招聘信息的成本,打通了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截至目前,为企业、乡镇、村(社区)渠道配备招工就业服务终端账号916个,收集47.79万条劳动力数据,人力资源云服务市场总浏览489401人次,就业之家平台入驻企业689家,发布岗位总数1467个,招聘总人数12232人,岗位发布系数位于全市前列。
创新数字人力 推进产教融合
一是构建新型教学体系。把职校办在园区。聚焦县域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发展,探索“前店后校、厂校一体”职教办学路径,促进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如依托兴国中等专业学校,在工业园区投资500万元新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校企一体化招生招工,录取后的学生单独组成“订单班”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设置课程。二是“数智+产业”同促共融。整合人才培养“大数据”,加强校企信息交流,基地可通过数字人力平台“云端”数据,进行职业教育基础画像,对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利用数字人力共享中心收集企业用工状况和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优化教学与实习计划,提前规划学生春季开学时间、实习周期,打造企业用工服务“潮汐表”。常态化组织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加技术培训和实践锻炼,培养一批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操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三是“老区+湾区”同向发力。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有效拓宽交流合作渠道,推动与大湾区职业学校合作,紧盯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在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等方面精准对接需求,推动人才共育,如兴国中等专业学校与深圳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深圳市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主动加入大湾区产教联盟,并成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建立常态化学习借鉴湾区改革经验机制,积极探索“跨区合作、优资共享”“老区+湾区”职教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老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供稿部门:兴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编校:张翼
审核:肖鋆
监制:蔡彦平
相关文章